日前,长城宽带、苏宁云商、网宿科技和山东达通获得了全国首批宽带接入牌照,这意味着民资开始真正进入宽带接入市场。宽带市场的长期垄断,随着民营资本的进入,有望被打破。
不过呢,理想通常很丰满,但现实却相当骨感。电信领域引入民营资本其实已有先例,但到目前为止,民营资本却并未能成功冲破垄断藩篱。自2013年底,工信部先后向42多家民营企业颁发了虚拟运营商的牌照,然而截至到今年5月20日,国内虚拟运营商用户数量才不过600万,而且这其中还有相当的水份。更尴尬的是,在手握虚商牌照的42家企业中,发布业务的只有20家,还有22家至今按兵不动。究其原因,一是民营虚拟运营商从基础运营商批发来的业务价格基本与零售价持平,甚至更高,移动转售业务自然就毫无利润可言;二是民营虚拟运营商尚未形成和基础运营商差异化的特色,竞争上并无优势。而民营虚拟运营商一旦要开展业务,在人才储备、营销成本上就会有不小的支出,弄不好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赔本买卖,这也就难怪过半企业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了。
如今,宽带市场同样对民营企业敞开了大门,但后者究竟能抢食多少蛋糕呢?按照工信部的宽带接入试点方案,申请宽带接入经营的民营企业,可以按照光纤到户国家标准要求和共建共享的原则,可以建设从用户端到网络接入服务器范围内的全部或者部分有线通信设施,可以开展网络元素出租、出售。也就是说,获得宽带接入许可的民营企业,只能在宽带接入最后一公里的经营权限。这摆明了让三大运营商做批发商,民营企业做分销商,而民营企业自己还需要花费最后一公里的建设成本。到时候,像虚拟运营商一样“批零倒挂”的戏码很可能再次上演。
此外,宽带民营化仍没有获得最大的市场许可。此前,长城宽带等民营宽带商常被诟病“假宽带”,虽然价格较低,但常常出现网速不达标的问题,致使用户体验不尽如人意,这无疑会阻碍民营资本在宽带市场的发展。
尽管工信部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宽带市场是破冰之举,但在三大运营商强势地位的背景之下,民营企业想破垄断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