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即将进入建设实施阶段。据工信部官网消息,近日,山西、江苏、黑龙江、重庆、贵州、甘肃等首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省市先后与承担试点工程建设的企业签订合同。试点工程建设结束后,六省市首批纳入试点的行政村将全部实现光纤通达,使当地百姓能够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推进电信普遍服务意义重大,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迫切需要。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宽带建设一直受资金问题的制约,加之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高、收益低,因此,电信普遍服务工作任重道远。
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即将进入建设阶段
据了解,首批签订合同的六省市均成立了政府协调小组,在征地、赔补、资金等方面明确了政策保障措施,并推动农村信息化的应用普及。其中,六省市中标企业总投资预计超过20亿元,将对10475个行政村进行光纤到村建设及光纤化升级改造,并且试点工程建设结束后,将全部实现光纤通达。
实际上,为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加快宽带发展,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并于2015年12月发布了《2016年度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申报指南》,力争到2020年实现98%的行政村通宽带、农村宽带接入能力超过12Mbps等战略目标。
为此,今年以来,工信部已经公布了两批试点名单。在2016年1月,工信部便曾公布了首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共计97个城市。据统计,目前各省电信普遍服务基金已经落地24.3亿,其中,陕西、内蒙、宁夏、云南、甘肃、贵州等省份补贴金额超过2亿元。而在2016年6月,工信部公布了第二批试点城市名单共计89个。
电信普遍服务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电信普遍服务的意义在于,对一个国家的所有公民提供有一定质量保证且支付得起的电信业务,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迫切需要。
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明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然有一部分地区,由于种种原因还处于信息化建设的死角,尤其是偏远的农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城镇网民占比71.6%,规模为4.93亿,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为1.95亿,不难看出,城镇和农村之间无论是规模还是普及率都存在明显差异。
实际上,农村是将我国建设成网络强国的关键环节,而农村、农民“信息贫困”造成的城乡“数字鸿沟”正在成为我国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其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正在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电信普遍服务是加快建设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基础设施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业现代和农村信息消费,是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扶贫和农村电商扶贫、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电信普遍服务工作需各方共同推动
今年是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的第一年,随着电信普遍服务工作的深入,尤其是“宽带中国”战略提出新要求,原有的普遍服务机制面临新的难题。
一方面,随着用户发展的饱和带来用户发展红利的消失,运营商业务发展增量不增收的剪刀差困境越来越严重,加之政策层面“提速降费”“压降营销费用”“营改增”等一系列举措带来的强大压力,使得运营商盈利能力逐年下降,管道化趋势日益加深。显然,在这种状态下,依托企业内部交叉补贴向农村等偏远地区投资宽带不是长久之计。
另一方,农村和偏远地区宽带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存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居住分散,宽带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高、收益低,企业投资动力不足,存在市场失灵等问题。正如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所说,在某些农村和偏远地区,甚至用30年的时间都难以收回投资。从企业经营角度不值得投入,但运营商却又承担着普遍服务的义务。
因此,除了国家对这些地区的宽带网络建设和运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之外,电信普遍服务工作的推进还需要产业链上的各方共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