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BP机,笔者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笔者是在97年接触BP业务的,那时她在城区皮鞋大楼一楼经营了3年,当时一个上午的销售额可达到2万左右。在她的记忆中,最高的一部中文机售价在7000左右,每个月的费用最早是260元,后来调到160—180左右。传呼机逐渐普及后,数字机价格下降到300-1000左右,每月的费用先是120元,后来是60元。传呼机退出市场应该是从2001年开始的。
“那个时候谁要是有个传呼机跟现在的人买了辆汽车的感觉可能一样”兰女士说,普通人一般是买不起的,能买的一般都是做生意的有钱人或是机关干部,直到传呼机普及,价格下调后,普通工薪阶层买传呼机的才多了起来。
一部传呼机 成就一段美好姻缘
传呼机的存在同时带来了另一个生意的火爆——公用电话。因为当机主看到“请速回电”的留言后,就会尽快找到电话回电,这时候一些精明的生意人便做起了这个生意,所以,公用电话遍布了全城大街小巷,而且收入很可观。那时市民经常可以看到在街上有急匆匆找公用电话的人,甚至还会排队。
传呼机不仅是那个时代进步的一个标志,同时还给人带来过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家住三鹏广场的陈女士使用过两部传呼机,不过令她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因为一部传呼机曾经成就过同事的一段美好姻缘,起因是号码传呼错了,对方根据留言来到约定的地点后发现竟然都不认识,不过,在短暂的接触后,两人开始便一直保持联系,没想到一年后,俩人竟然结婚了。她说,实际上打传呼,没有一点个人隐私,因为要通过第三方也就是寻呼台才能把信息传给对方,比方说,“我爱你、在哪里喝茶、在哪个地方见面等”深更半夜打传呼传递这些信息,传呼台上的工作人员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所以没得啥子隐私可言。
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 BP机被淘汰
BP机进入中国大概是1984年,90年代算是'寻呼'的顶峰时期,后来有了'砖头'大哥大、再后来有了'小砖头'手机,当手机制造发展到现在时,在与以往'砖'头手机比起来已经算是微型了。在寻呼机逐渐被淘汰的阶段,有的把寻呼机当成了闹钟,有的就干脆放在家里闲置起来,或者当废品卖了,所以,现在要想找一部传呼机已经不容易了。'但不管怎样说,它毕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一个时代的印记,也很值得曾经使用传呼机的人怀念或者说珍藏这段记忆。
如今的通讯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各样的手机可以通话,发短信,录音、摄像,还可以上网,QQ聊天,带着这样一部功能先进,齐全的手机,无论走到哪里,你都可以了解到国际国内的新闻。秦女士笑着说,'现在莫说手机了,就算是买辆车也找不到当年使用传呼机的那种洋盘的感觉了。
2007年3月22日,一个普通但与无线寻呼息息相关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联通30省无线寻呼业务正式关闭,曾经风光20多载的无线寻呼业务就此划上了句号。
快节奏的生活让作别变得频繁,但离别并不都是伤感的。
|
|